臟腑分類及功能特點: 
	 
 
	
	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關系: 
	
 
	
 
	經絡學說: 
	 
	1、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組成結構、循行分布、生理功能、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學說。 
	2、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。. 
	(1)經指經脈,猶如途徑,貫通上下,溝通內外,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。 
	(2)絡為絡脈,它譬如網絡,較經脈細小,縱橫交錯,遍布全身,是經絡系統中的分支。 
	(3)臟腑、經絡之氣輸註於體表的部位稱作腧穴,是針灸施術的部位。 
	
	  “經脈者,所以能決死生,處百病,調虛實,不可不通” 
	
	壹、經絡系統的組成: 
	
 
	
	二、十二經脈的命名: 
	 
	1、凡是行於上肢的為手經:行於下肢的為足經。 
	2、行於內側的為陰經,屬臟;行於外側的為陽經,屬腑。 
	3、三陰三陽是根據陰陽氣的盛衰(多少)來分類的, 
	陰氣最盛為太陰,其次為少陰,再次為厥陰; 
	陽氣最盛為陽明,其次為太陽,再次為少陽。 
	      4、因此,十二經中每壹經脈的名稱,包括手或足、陰或陽、臟或腑三個部分。
	
三、十二經脈走向和交接  
	 
	 手三陰經,從胸走手,交手三陽經; 
	 手三陽經,從手走頭,交足三陽經; 
	 足三陽經,從頭走足,交足三陰經; 
	 足三陰經,從足走腹,交手三陰經。 
	
	四、十二經脈氣血流註次序 
	
 
	
 
	五、經絡的生理功能 
	 
	1、運行氣血,儒養臟腑組織; 
	2、聯絡臟腑器官,溝通表裏上下; 
	3、協調陰陽,維持機體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