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   	 
     
   	
 
> 十二經脈之足少陰腎經	
	
足少陰穴二十七,湧泉然谷太溪溢,
大鐘水泉通照海,復溜交信築賓宜,
陰谷膝內兩筋走,以上從足走至膝,
橫骨大赫連氣穴,四滿中註盲俞集,
商曲石關陰都密,通谷幽門半寸辟,
步廊神封又靈墟,神藏彧中俞府畢。
承山飛揚踝跗陽,昆侖仆參申脈忙,
金門京骨束骨接,通谷至陰小趾旁。
	 
 
	
足太陽膀胱經轉入足少陰腎經;沿內踝,腿內側上行註腎,從腎註心外,散於胸中;
(酉17-19,屬水,易煩躁,鹹,恐傷腎)
	 
 
	
 
腎的主要生理功能
1、主藏精
《素問.六節臟象論》:“腎者主蟄,封藏之本,精之處也”。
	
 
	 
 
	
腎中精氣的主要作用:
	
《內經•上古天真論篇第壹》
	 
 
	 
 
腎中精氣:
	腎陰--腎本臟的陰液,是人體陰液的根本,能加強全身之陰。有促進 機體的滋養、儒潤、成形和制約陽熱的功能。
腎陽--腎臟生理功能的動力,是人體陽氣的根本,能促進全身之陽。有促進機體的溫煦運動、興奮和化 
氣的功能。
	
2、腎主水
指腎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謝,調節體內水液平衡的重要作用。
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,肺、脾、腎三臟起著主要作用,其中腎中精氣的氣化作用,又是重要的環節。
	病理:腎主水失常
 1)氣化失常 : 尿少,小便不利,水腫
 2)氣不化水 : 尿頻,尿多,小便清長 
3、主納氣:
指腎具有攝納肺吸入之清氣,防止呼吸表淺,調節呼吸的作用。
	生理:
 腎氣充足--腎主納氣:呼吸勻息
病理:
 腎氣虧虛--腎不納氣:氣喘胸悶 呼多吸少 動則喘甚 
	
 
	
恐是人們對事物懼怕的壹種精神狀態。
恐與驚相似,但驚為不自知,事出突然而受驚;恐為自知。
恐,對機體的生理活動來說,是壹種不良刺激。主要是損傷腎的封藏功能使腎氣不固,而出現遺尿、大便失禁等,故說“恐傷腎”、“恐則氣下”。
	
5、在液為唾
古代的導引家以舌抵上腭,待唾滿口後重咽,以滋養腎精。
	
 
6、在體合骨 主骨生髓,其華在發
腎主骨生髓--指腎精具有促進骨髂生長發育和資生骨髓、腦髓和脊髓的作用。
	其華在發:頭發的生長依賴於精血的滋養,頭發的生機根源於腎,人體腎中精氣的外部表現可從頭發上顯露出來。
 “齒為骨之余”--牙齒的生長有賴腎中精氣 
	
 
	7、開竅於耳及二陰
開竅於耳:耳的聽覺功能依賴於腎中精氣的充養,通過了解聽覺的變化,壹般可以推斷腎氣的盛衰情況。 
開竅於二陰:指腎與大小便及生殖的關系,賴腎的氣化才能完成
病理:腎中精氣虧損
髓不足:骨髓空虛--骨骼脆軟 骨折腰膝酸軟 牙齒松動脫落 小兒囟門遲閉
	 腦髓不足--神疲倦怠  思維遲鈍   頭暈健忘
發失其養:變白 枯槁脫落
竅道失養:聽力減退 耳鳴耳聾
氣化失常:尿少 尿頻 尿閉 尿 
失禁 便秘或五更泄
生殖功能病變
 
	
 
9、腎與膀胱的關系
	
足少陰腎經:
急慢性前列腺炎、
陽痿、早泄、遺精、睪丸炎、痛經、月經不調、盆腔炎、附件炎、胎位不正、各種腎炎、水腫。
痛風幹燥癥
揉太溪穴
膽小、老年癡呆、困倦,失聲揉大鐘穴
自汗盜汗拉稀揉復溜穴
頭痛、牙痛。
其他:消化不良、泄瀉、耳鳴耳聾、腰痛、中風、休克、經脈所過的各種關節肌肉軟組織病。